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的關系
時間:2019-10-21 來源:創客學院,趙老師
人工智能已經到達了家喻戶曉的階段了,我們身邊到處存在著人工智能,銀行的導航業務機器人、醫院的智能導診護士、滴滴打車智能規劃接單分配、馬云的無人超市、智能語音機器人、隨處可見的無人販賣機,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人工智能產品,那我們見不到的呢?在工業領域,自動化智能生產、自動化智能檢測是否合格、自動化智能檢測射頻、智能化分揀、智能機械手臂等等,在軍工方面更是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上到火箭發射,小到炮彈液壓測量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今年十月一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講述了我國首次電動升旗,中間出現了阻斷球斷裂的緊急情況,如果那個時候擁有人工智能,可能就不會變得那么繁瑣,還需要上去焊接個阻斷球?使用現代的技術,可能只需要貼一張磁鐵、或者一個紅外設備就可以了。

我們刨析一下,為什么人工智能近些年發展的如此迅速呢?在這里面都包含了哪些技術領域,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在2018年被稱為是人工智能爆發年,可是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走到大家的眼前,2019年的下半年又是物聯網技術的爆發點,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的基礎奠基是物聯網技術,那么物聯網技術,又分為物體本身和聯網技術,其中聯網呢就是我們常見的wifi、藍牙、Zigbee、NB、LORA等無線通信技術了,而這個物本身就一些單片機,SOC、傳感器等和我們耳熟能詳卻又摸不清頭緒的嵌入式技術的融合體。正事因為這三個技術點的發展到了同一水平線上,才是真正的爆發了人工智能的熱潮,人工智能領域包含了邊邊角角太多的技術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人工智能的應用先出現的原因,一個人工智能的實物(機器人等)出現的頻率就相對較低,因為其中包含了,機械傳動技術、傳感器技術、大數據技術、云端技術、聯網技術、嵌入式技術等等等等,當然還包括制作的材料選擇,是一套多種科學技術的結合體,就和我們人類一樣,需要有眼睛、頭腦、四肢、骨骼、消化系統、生活的生態系統、情緒、表情等等,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中,一定會有更多更新穎的產品出現,因為當今的時代,這幾項技術已經是在同步發展中。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本質其實就是物聯網技術手段實現的,在物聯網的基礎之上增加云端、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讓其設備變得更加的靈活,而物聯網的本質就是我們的嵌入式手段實現的,在最初的嵌入式領域,工程師們只是讓其實現基本功能而沒有過多關注應用層的智能判斷和優化,當然從前的嵌入式領域也沒有現在這么豐富的傳感器提供智能的基礎。
給大家舉個例子,這款智能掃地機器人,它的嵌入是部分就是能驅動電機,雷達、各種傳感器,以及聯網,數據交互,人工智能部分則在于,掃地機器人將掃描到的地圖信息,上傳到云端,云端規劃掃地機器人的路徑,躲避障礙物,動態更新,不走回頭路,也不會放過任何一處角落;如果他沒有云端的智能部分,它也能實現避障掃地,不過就很有可能一個地方掃好幾遍,邊邊角角發現不到等問題。

現在我們學習嵌入的小伙伴其實就是做人工智能的基礎,是嵌入式讓機器人動了起來,是嵌入式讓機器人學會說話,是嵌入式讓機器人有了各種功能,人工智能的云端讓我們的基礎機器人有了不同的動作,讓我們的機器人具體說什么話,讓機器人知道哪里是路面,哪里是墻,也就是說,嵌入式技術代表著一個人的軀殼,云端是它的靈魂,有了這套組合,我們的機器人就智能起來了,就這樣漸漸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你看得見摸得到的嵌入式產品,一臺人工智能的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