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師轉學嵌入式
時間:2019-09-26 來源:深圳中心,黃老師
硬件工程師的發展現狀
上個世紀90年代,芯片集成工藝還不夠發達,一個電路系統,通常需要很多芯片,和外圍的分立元器件來搭建。對于模擬電路,電源系統,射頻電路部分如果設計穩定對于硬件工程師是個不少的挑戰。根據摩爾定律,每18周,芯片的集成密度增加一倍,現在一顆集成芯片上,動不動可以集成上億的晶體管。原來的那些比較難設計的模擬電路部分,芯片制造商,基本上會越來越集成到芯片里,留給外圍的元器件越來越少。
很多系統的電路,外面甚至接幾個電阻電容就可以運行起來。留給普通硬件工程發揮的余地越來越少。所以硬件設計在整個行業內,大趨勢是,大多數的硬件工程師都在做一些,layout的工作,真正需要設計的越來越少。要接的一些外圍元器件,芯片廠商的公板上也有,只需要照抄就可以了,只需要配上適當的穩壓和濾波電容就可以了。而且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硬件設計,對于大眾的硬件工程師(不是說芯片設計工程師,這些畢竟是很少的一個人群),價值慢慢在被邊緣化,除了電源系統和射頻電路,這些可能確實需要一些經驗,其余的設計將會變得越來越簡單,所以很多硬件工程師感覺自己都成了layout 繪PCB的了,越來越迷茫。

但是對于偏底層軟件的工程師來說確實好消息
對于電子產品開發寫底層軟件的程序確是好消息,以前寫底層軟件的人,總說自己不懂硬件,不是專業硬件技術員,所以不去了解硬件,但是電子產品開發的很多時候,其實是程序沒有問題,但是是因為電路的問題,導致出現問題。
舉個例子:對電源入口沒加濾波電容,程序有時候會受紋波影響容易重啟;又或者模擬和數字共在一個電源,導致程序運行,偶然出現某些其他的問題。
對于應該工程師來說,這些可能是一些常識,但是寫程序的人可能一直在找是不是自己的程序出了問題。
而現在,這些高集成度的芯片,把復雜的,專業的電路都已經做好了,留給外圍的器件,都是一些通用的常識,只要有一些簡單的電路常識,你就可以得到比較穩定的電路,可以安心些程序。更多的價值將被軟件取代。
嵌入式是硬件工程師一條非常好的轉型路線
嵌入式開發是底層的軟件和硬件開發,隨著大部分硬件工程師價值隨著行業發展慢慢被邊緣化,轉型為底層偏軟件是一條想到不錯的選擇,因為,本身比軟件的人多懂一些硬件,編程的時候,調試的時候思路也會更多,而軟件和硬件都懂,可以一個人掌控整個電子產品開發,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不說。對于一個公司的,電子產品開發如果一個人懂得整個流程,產品開發周期也會大大降低,爭取產品早日上市,節約成本。物聯網行業,是偏底層的嵌入式的一個分支,以后市場需求嵌入式的人員將會越來越多,所以對于硬件工程轉型為嵌入式工程師是一條非常不錯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