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師發展怎么樣?有必要轉行人工智能嗎?
時間:2019-09-26 來源:深圳中心,黃老師
硬件工程師的發展現狀
上個世紀90年代,芯片集成工藝還不夠發達,一個電路系統,通常需要很多芯片,和外圍的分立元器件來搭建。對于模擬電路,電源系統,射頻電路部分如果設計穩定對于硬件工程師是個不少的挑戰。根據摩爾定律,每18周,芯片的集成密度增加一倍,現在一顆集成芯片上,動不動可以集成上億的晶體管。原來的那些比較難設計的模擬電路部分,芯片制造商,基本上會越來越集成到芯片里,留給外圍的元器件越來越少。
很多系統的電路,外面甚至接幾個電阻電容就可以運行起來。留給普通硬件工程發揮的余地越來越少。所以硬件設計在整個行業內,大趨勢是,大多數的硬件工程師都在做一些,layout的工作,真正需要設計的越來越少。要接的一些外圍元器件,芯片廠商的公板上也有,只需要照抄就可以了,只需要配上適當的穩壓和濾波電容就可以了。而且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硬件設計,對于大眾的硬件工程師(不是說芯片設計工程師,這些畢竟是很少的一個人群),價值慢慢在被邊緣化,除了電源系統和射頻電路,這些可能確實需要一些經驗,其余的設計將會變得越來越簡單,所以很多硬件工程師感覺自己都成了layout 繪PCB的了,越來越迷茫。

有必要轉行人工智能嗎?
AI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用于在實際生活當中,在未來,這個趨勢將會越來越多。很多傳統的手面功夫將會被智能化的東西所取代,被機器學習所取代。人工智能,分成軟件層面和硬件層面,純軟件層面可能需要學算法、學神經網絡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對于沒有扎實的數據結構和算法訓練的人來說,學這些很難拼得過學計算機出身的人。但是偏硬件層面,對于硬件工程師確非常有優勢的,說白了就是底層的軟件開發。對于有硬件基礎的學一些底層的軟件開發,絕大多數情況,不需要復雜的算法,而在調試的時候和硬件直接面對,以前的那些經驗將會調試bug提供很多新思路。只要把精力集中在軟件稍微訓練,就可以成為高手。
所以對于硬件工程師,轉型為偏人工智能的底層(也叫嵌入式)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