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總線協議
時間:2023-09-08 來源:華清遠見
總線是一組傳輸通道,是各種邏輯器件構成的傳輸數據的通道,一般由由數據線、地址線、控制線等構成。
接口是一種連接標準,又常常被稱之為物理接口。
協議就是傳輸數據的規則。
協議即總體框架,定義接口設備、器件及信號、總線及通道之間需要滿足的關系,即要實現信號的傳輸,所有這些組成成員必須通力合作,各自滿足協議要求的各種必要條件。
總線
一臺電腦由多個電子元器件組成,如CPU,內存,硬盤等,各元器件之間往往需要相互傳遞數據。
數據傳輸的公用通道,就是總線。
通道就好似公路,公路有鄉間小道、柏油馬路和高速公路之分,總線自然也有其區分標準。
區分總線承載能力的名詞,稱為帶寬,也就是單位時間內能夠傳遞的數據量。帶寬越大,單位時間內能夠傳遞的數據量自然就越多。
我們常見的總線(通道)有SATA總線,PCIe總線。
SATA總線常見的就是SATA 3.0,理論最高速度只有6Gbps,此類接口的固態硬盤理論傳輸速度為600MB/s。
PCIe總線常見的有PCIe 3.0和PCIe 4.0,通道數量不同,速度也會不同。
以PCIe 3.0×4總線為例,它的帶寬高達32Gbps,此類接口的固態硬盤實際傳輸速度可以輕松突破1000MB/s,頂級產品甚至可以到達4000MB/s以上。
若繼續用公路來類比,那SATA 3.0是鄉間小路的話,PCIe 3.0就是柏油馬路了。
綜上,同為固態硬盤,走的是哪種總線,至關重要
協議
說完了總線,我們再來看協議。
協議,是網絡協議的簡稱,是數據傳遞雙方共同遵循的一種規定、準則。
舉個例子,A向B傳輸視頻數據,但是B不接收視頻,只接收圖片,這就會導致視頻數據無法傳輸。這個時候,只有雙方都使用圖片格式,才可以正常傳輸數據,這就是協議。
目前,硬盤常用的協議,主要有AHCI和NVMe兩種。
NVMe與AHCI都是邏輯設備接口的一種標準,不過NVMe相比AHCI在延時性、功耗、IPOS等一些方面性能要強。
不過,并非是說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一定比AHCI協議的速度快,具體的速度還要看走的是哪種總線,以及硬盤本身的性能。
接口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固態硬盤的接口。
上面談到的總線和協議,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理論,因此,我們需要物理層面的接口,將硬盤與電腦連接起來。
最常見的硬盤接口,主要是SATA接口以及M.2接口。
SATA接口,主流硬盤接口之一,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行ATA。它是一種電腦總線,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儲設備(如硬盤及光盤驅動器)之間的數據傳輸。
M.2接口,又稱為NGFF(老名字),是新一代接口標準,擁有比SATA接口更小的尺寸,同時提供更高的傳輸性能。按金手指的類型,M.2接口又細分為M-Key和B-Key,B&M-Key。
總結
一塊固態硬盤的性能究竟如何,并不是由某一個因素決定的,除了硬盤本身的性能外,總線,協議和接口都能限制它的性能發揮。
比如說,硬盤的協議十分強大,但是總線和接口不給力,無法承載協議的性能,那么固態硬盤的性能自然受到限制。
因此,除了固態硬盤自身的性能外,總線,協議,接口也是相輔相成的。
廠商在設計的時候,一般會將總線,協議,接口匹配在同一水平線上,因此,我們在選擇固態硬盤時,主要看一下固態硬盤的總線承載能力,就基本可以判斷出這塊固態硬盤的速率上限了。
當然了,這個只是硬盤接口的速率上限,硬盤實際性能的發揮,還要看硬盤本身的設計與用料。
從理論上來說,一款固態硬盤選擇M.2接口,走PCIe總線,用NVMe協議,性能發揮是最好的。

